“OpenAI过去两年相当于一个普通公司的十年,在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下,利益自然会出现分歧。”
北京时间周一上午,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发布了一篇以“反思”为主题的博客长文,侧面回应了围绕OpenAI的争议话题。长文中,奥尔特曼以“混乱”“不平坦”等词形容OpenAI从一个实验室变成一个完整公司的过程,并谈到他被公司董事会罢免的事件。针对今年AI领域的变化,他则重点提到对智能体(Agent)的看好。
“新年到来让人进入到一种想要反思的心情。”奥尔特曼说,回顾过去,2022年OpenAI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实验室,当年公司发布了被命名为ChatGPT的GPT-3.5,开启了全所未有的增长曲线。“然而,道路并不平坦。”奥尔特曼说,过去两年,OpenAI不得不将自身建立为一个完整的公司,这几乎要从零开始,在如此少的经验下快速建立起一家公司难免混乱,经常出现“前进两步、退后一步”的情况,期间有巨大的压力,冲突和误解比比皆是。
奥尔特曼谈到自己被解雇的事件,称过去两年他有一些最不愉快的时光。奥尔特曼在一年多前一个周五的视频通话中突然得知自己被解雇,感觉“就像一场梦境出错了”。随后便是几个小时、几天的疯狂事件,奇怪的是,关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发生,没人能得到满意答案。
奥尔特曼称,这个解雇事件是公司治理的巨大失败,但此事也让他知道,在应对系列复杂挑战时,有一个经验丰富、观点相异的董事会的重要性。经过此次危机,OpenAI继续做研究,每周活跃用户随后从1亿增长至3亿。
除了被解雇事件,奥尔特曼还谈到OpenAI过去两年经历的其他波折。他认为,一些曲折令人愉快,一些曲折则是艰难的,例如,一些原本不看好公司发展的人变成了“信徒”,有一些同事则离开公司并变成竞争对手。他解释,伴随着OpenAI规模快速扩张,一些现象不可避免,包括大量人员流动,“OpenAI过去两年相当于一个普通公司的十年,在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下,利益自然会出现分歧,很多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来攻击公司。”
OpenAI的人员流动颇受外界关注。去年离开OpenAI的知名人物就包括公司CTO 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沃(Ilya Sutskever)、创始团队成员约翰·舒尔曼(John Schulman)和安德烈·卡尔帕斯(Andrej Karpathy)等,其中,安德烈·卡尔帕斯创办了一家AI+教育公司,约翰·舒尔曼则加入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
OpenAI从一个以非营利为特点的组织变成一个有营利性子公司的组织,再到近期决定再次调整公司结构,关于公司性质的争议也从未停止。去年年初,曾参与创立OpenAI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起诉了OpenAI,认为OpenAI改变了企业性质并从微软获得投资,已放弃了公司的最初使命。去年12月,OpenAI则计划将营利性子公司转变为特拉华州公益企业(PBC),以管理和控制OpenAI的运营和业务,原本非营利母公司在现有营利性子公司中的重大权益将以股份的形式出现在PBC公司中。随后,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公开支持埃隆·马斯克起诉OpenAI,认为OpenAI不应该改变非营利组织的属性。
“我们的愿景不会变,而战术还将继续演变。”奥尔特曼表示,现在OpenAI有信心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构建AGI(通用人工智能)。相信2025年人们将会看到第一批AI智能体“加入劳动力大军”,从根本上改变各公司产出的东西。OpenAI也已看向更远的远方,目标已经转向了真正意义上的超级智能。
关于智能体的展望,奥尔特曼此前已提及过一次,他在去年10月底表示,下一个重大突破将是智能体。
国内大模型企业也在展望今年智能体将有更大突破,智谱华章总裁王绍兰去年12月表示,2025年AI领域有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一个就是智能体技术,也就是大模型使用工具,“现在手机APP还需要按照人的方式在操作,可以想象大模型能熟练使用工具对行业意味着什么。”另有大模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智能体技术的关键在于让大模型从知识内化型向外化型转变,智能体普及度将越来越高,但也需要循序渐进,例如,做能帮人安排行程的智能体的复杂度,比做AI阅读智能体的复杂度更高。
有话要说...